读贝聿铭全集

建筑大师的建筑往往是历史文化,艺术,建筑相融合,贝聿铭本人就是这么觉得的。不知道我是从微博还是抖音刷到了贝聿铭全集这本书,我马上就意识到这是我喜欢的书。花了十个小时读完了这本书,仿佛坐上了一艘时光穿梭舟,游览了60年贝聿铭在世界各地的建筑作品。

从哈佛大学拿到建筑学硕士之后,贝聿铭首先为商业地产公司设计商业地产,城市规划改造。后来出来单干成立贝聿铭联合事务所,设计建造了上百栋建筑,挣钱但是审美上不值得一提。直到被肯尼迪夫人青睐主导设计约翰·肯尼迪图书馆,肯尼迪图书馆是贝聿联合事务所成功的起点,也是他本人职业生涯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即使肯尼迪图书馆是在艰难中磕磕盼盼的推进,这却不是贝聿铭职业生涯中最后一个这样的建筑工程,国家美术东馆同样是艰难重重,作为国家美术馆的附属建筑得老馆相协调,且必须与它众多建于数十年前的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邻居相协调。更惨的是: 预留的场地形状是一块不规则的楔形状土地,在贝以前很多建筑师总是受限于这个场地别扭的形状,而贝找到了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 三角形。国家东馆的中庭设计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中庭的天窗大量使用玻璃和钢架打造成空间框架式的结构,光线能够被散射开来,如果特意陈列在中庭的艺术品就不会有突兀的阴影,没有哪种人造灯光能够比得上自然光线。

国家美术东馆充分展示了贝能够将新,老建筑结合在一起的能力,但是国家美术东馆和西馆的历史只差了40年,把800年前的卢浮宫带进20世纪是贝建筑师生涯中永远占据第一的位置。卢浮宫一开始是一个军械库,从1364年国王查理五世将其改造成一座王室住所,此后历代法国国王都对卢浮宫进行改建,而卢浮宫作为艺术展厅的历史始于17世纪末,展览,艺术沙龙常常在这里举办,再后来就慢慢的转为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尽管规模庞大,空间恢弘,却好像没有跨进二十世纪,并不是一座现代博物馆。改造卢浮宫项目的难度可想而知,这是在法国最有名的地点进行的改造工程,而主导者是一位”中国”建筑师,很多人表示出强烈的排外心理,而选中贝聿铭的法国总统是法国政治圈中的左派,当时法国左派和右派的分期非常严重,很多反对都是带有政治目的的。而贝被选中主导卢浮宫的现代化改造主要得益于他的履历确实证明他是最适合待在这个位置的人,他设计了很多公共建筑,雇主都反响不错,尤其是还有肯尼迪图书馆,美国国家美术东馆这样的项目背书。卢浮宫一期改造工程中,开挖拿破仑广场下面的空间,并且在拿破仑广场上竖立金字塔。金字塔让地下的中央大厅充满阳光,而且透过玻璃还能看到看到卢浮宫充满历史感的外墙。